最新动态

你的位置:蓝狮娱乐 > 最新动态 > 静坐长生:静坐之理(一)


静坐长生:静坐之理(一)
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07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图片

(一)法有三级

静坐法有三级,下级可以却病延年,中级可以出神不死,上级可以还虚入圣。修道之士,仅行初级,其事最易行之,有常必然生效,惟得乎初级,则当进行中级,得乎中级,则当进行上级,不可志不坚决,只图多数载而即已耶。天下之人物,无论智愚,皆能修得长生,特患不得其道耳。吾今举是道以告人,非为欺人,诚因解是道者甚鲜,而丹经理学又多种种名词、比喻,读者自不能明解。故有志於道者,不特不能得其上级,即中级、下级之法,亦不能行是。非人不欲行,实因未明其理,不知有道也。即有行之者,亦系偶然,试验尚未见效,而即废止。此道埋没,可不惜哉?!

(二)道有不同,理无二致

世界之大,人类之多,其间有一二明於长生不死、却病延年之士,罔不欲举以告人,以救渡其同类众生免却生老病死轮回之苦。故东海有圣人出焉,立言立法以教众生;西海有圣人出焉,立言立法以教众人;而南海、北海又有圣人出焉,亦立言立法以教众人。然此多数圣人,既不同地,又不同时,文字言语又往往不同,其教人之道,自难一致。后人多因知己之道,而不知人之道,遂极口毁谤,痛斥他人为非。嚣嚣聚讼,使天下之人,莫知所遵。岂知虽各异其词,理无二致,各有其道,终归一原。何可因道之不同,而遂弃其理哉!余之立言,兼择儒释道三教之理,但不用其经传之名词,因其语义甚深,不易明白,仅取其义意,立为详细之法,使人读之即解、行之即验,广乎能普及於众生也。

(三)性命

性者,昭昭明明,至灵至精,天地间永久不变之氣体也。人秉之为人之性,物秉之为物之性。命者,有灵魂有质体,二者相合,自生至死,中间生活之期也。人得之为人之命,物得之为物之命。无论人物,但在生活之期,即为有性有命,性命虽为二事,而不能两分。命离性则不能得其生,性离命亦不能得其生。故修道之士则必性命双修,性尽命了,方为果满功圆。修性而不修命,终是清灵之神,不至上仙大圣之境;修命而不修性,即成长生之怪,难证真空万化之果。自古设教以教人者,往往未见道之全体,或详於性而略於命,或详於命而略於性,每以为尽性即了命矣,了命而即尽性矣。学者不察,亦即遵其说、行其功,终生不得成全正果,良可慨矣。夫修炼之法,本有两道,其一先加克制之功,修养本性及至性氣大定,不懂不偏,再加了命之功,完成正果,於了命之后,即无须再行尽性之功矣。其一先锻炼精氣,坚固其命,及至命无可虑,不死不生,然后再炼其性,故了命之后,尚有一次尽性之功。世人不察其先后之道,遂以为尽性即可成佛、了命即可成仙,不亦大谬乎!

(四)尽性了命

性何以尽?去其性中沾染之恶习,还其本来不偏不倚之中也。命何以了?灭其命中生死之轮回,成其不伤不坏之体也。性中无物,一窍虚灵,故称之曰尽。命中无尽,永久生存,故称之曰了。修道能尽性了命,即为大事已毕,悠悠扬扬,永作太空中无忧无虑之上仙矣。或问於余曰:“不尽性有弊乎?”余曰:“其弊大矣。”人之灵性,自入世以来,所见所闻者,莫不是奸淫邪僻、富贵功名之类,入目入耳,即感染於性,久之,习性渐成,遂生嗜好。无论嗜好何物,均系汨没本性之道,足使灵性失其中立之能。当下手修炼之时,若不将此等嗜好彻底尽除,终究有萌芽滋生之患,设再发生物念,不能自主,则即与他物化生,又成别体矣。此则轮回之机未绝,岂非最大之弊乎!或又问於余曰:“不了命有患乎?”余曰:“其患大矣。”人之修炼,先补其体,体实而后无病,次以精液换其血肉,血肉皆变为精液而后长生。世人皆以得长生为满足,即不再行出神之道,殊不知躯壳长生,究为质体之长生,质体或伤於刀兵水火,犹不能免於死亡。必须锻炼阳神出壳,成为刀兵水火不伤之氣体,乃能永灭轮回。故阳神未全,即为命尚未了,命终有伤亡之机,岂非最大值患哉!

(五)静坐为修养之正法门

人之躯体,无论如何修炼,仅能得长生而已。若欲万劫不坏,实所不能。因组成躯体之物,皆系后天杂质,无不变化值可能性。如米粉菜蔬之类,食之可成血肉,而此血肉仍为米粉菜蔬之质,入人身体,不过略变其形耳。以此重浊之物,谋其凌空驭氣,永保不坏,不亦难乎!故上修之士,先求不生不死之质以为其本,后行不生不死之法以助其成。夫不生不死之质,灵性是也。此物来自虚空,见於静定。静坐者,致静虚也,虚极静笃,祖氣乃生。故心神泰定,灵性昭明,意之所在,祖氣既从,久之化成精液,积聚丹田,精氣充足,命基固矣。然后过关,然后通脉,精盈全体,长生得矣。再接再励,静坐不已,待至重阳氣足,胎成神全,则不坏之阳神自然出於躯壳之外矣。然仍有长养之功、还虚之事行之於后。此道自始至终,皆系静中事业,虚里机关,若不静坐,讵得入此门耶?!

(六)性心之别

吾人禀赋太空中虚灵不昧、精纯不变之氣,在身体中主持人生一切作用,此谓之性,亦即通称为灵魂者也。性未动时,无思无虑,混然大真,是即性之本体。若思虑一起,着於事物,是即性灵已动,则谓之心。故心即性之动,性即心之静,二者虽有体用之分,实无相离之理。惟心有人心、道心之别。人心者,私欲之心也;道心者,中正之心也。人心不去,念虑难除,静坐之时,杂念不时发生,即是人心未灭之证,此为静坐功上之妨碍。修真之士,务须辨得人心之妄,一念发动,速即立止。如此心不绝,虽终日静坐,亦难得静。坐不静,则祖氣不生;祖氣不生,於性命上即丝毫无补。静坐中最难制服者,即是此心,故古人制服此心,则喻为降龙,其不易可见矣。

(七)身体各部之名称

行静坐者,须明三田、三关、三脉、二桥、明堂、重楼、阳关、谷道、涌泉、华池之部位,此皆血脉精液氣流通之窍道。静坐虽系清静无为之事,实庄子所谓无为无不为也,静中大有作用,非槁木死灰之比。兹将各部位详列於左,并绘图以明之。

图片

三田者,一曰上丹田,一曰中丹田,一曰下丹田。上丹田即华盖下之泥丸宫,脑之府也。中丹田即肺下胸间也。下丹田即脐下腹部也。

三关着,一尾闾关,一夹脊关,一玉枕关。尾闾关在背后脊柱之尾端。夹脊关在脊柱之中间。玉枕关在脑之后端。

三脉者,一曰任脉,一曰督脉,一曰冲脉。任脉为身前之总脉,起自下齿,终至下丹田。督脉为身后之总脉,起自下丹田,终至上齿。冲脉为身中之总脉,起自舌尖,终至下丹田。

二桥者,一曰上鹊桥,一曰下鹊桥。上鹊桥即两鼻孔之间也。下鹊桥即阳关与谷道之间也。

明堂者,两眉之间也。重楼者,咽喉之段也。阳关者,外肾之精道也。谷道者,肛门之口也。涌泉者,两足之底也。华池者,舌下也。黄庭者,腹中也。

(八)意之作用

意者,亦灵性之作用也。性动为心,心存为意,惟意有诚与不诚之谓也。意诚则心定,心定则性静,性静则物空,物空则祖氣生,祖氣生则真阳出。灵性者,真阴之体也,真阴与真阳相遇,自然相引相吸,亦如夫妇之和合,化成一体。丹经所谓“婴儿姹女两相配”者,即此谓也。又丹经喻灵性之阴为龙,祖氣之阳为虎,龙虎相战,产生玄珠,亦此谓也。总之,意不诚,即无物化生,若真阴不足、真阳不生,长生之法即不能行矣。故,意为修炼中最大关键,丹经喻之为黄婆,为真土,盖无媒则男女难合,无土则万物不生。人意为土,故有和合四象、萃聚五行之功用。不知诚意之道,不得入长生之途也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杨澄甫宗师亲自示范,杨氏太极拳85式定型拳架
下一篇:中国最珍贵的资源, 不是石油, 不是稀土, 或是北方最常见的黄土层

Powered by 蓝狮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